历史学本科专业
师范认证(第二级)应知应会手册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编制
二〇二二年九月
历史学本科专业
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应知应会手册
一、学校基本情况
1.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求真、求实、求善、求美
校风:团结、严谨、敬业、创新
教风:德高业精、诲人不倦
学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
2. 办学方向与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有区域代表性的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
办学层次定位: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以师范教育为鲜明特色,文理基础学科为支撑,新兴应用学科为增长点,多学科协调发展。
3. 学校发展思路
2021年长治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战略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应用型建设为主线,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2023年建成有区域代表性的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力争到2035年建成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具体概括为“1136”战略。
坚持一个根本:立德树人。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贯穿一条主线:应用型高校建设。要转变办学思路、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立足晋东南、面向山西省,凝练办学特色,打造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统筹三大布局:学科、专业和空间。在学科布局上,以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为牵引,按照非均衡、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打造可持续的学科发展生态。在专业布局上,要结合“新师范”建设要求,做优做强师范专业,彰显对区域教师教育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快推进非师范专业应用转型。在空间布局上,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校区建设。
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一是教学质量工程。牢固树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打造“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良好生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学科提升工程。实施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科研项目培育计划、平台提升计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青年启明星计划、学术交流支持计划,整体提升学科质量水平。三是人才强校工程。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加大人才工作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育人水平高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四是培优强师工程。发挥学校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以教育硕士学位点建设为牵引,按照“新师范”建设要求,精准服务、深度参与、示范带动区域师范教育发展,彰显学校对区域师范教育的引领作用。五是品牌服务工程。坚持学科、专业、课程、人才、平台一体谋划、一体建设,进一步发挥长治学院作为地方综合性院校的优势,重点在医药健康、数字化建设、太行文化等领域,凝聚力量,深化合作,打造品牌,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六是文化引领工程。立足长治区域文化特色,结合红色传承的使命要求,把太行精神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各方面,作太行精神的学习高地、研究高地、宣传高地。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不断完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机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切实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提出了“12345”人才培养工作要求,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一个目标—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融合两项计划—融合专业培养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素质拓展要素、在素质拓展中延伸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建构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
培养四种能力—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就业创业及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五种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与校际合作教育平台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5. “三群一链”专业结构布局
面向地方主导产业,服务晋东南制药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区域经济建设专业群;面向社会管理,服务地方政治、旅游事业专业群;面向现代教师教育事业,服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专业群;面向现代文化服务产业,服务地方文化专业链。
6. 学校机构设置概况
现设党政管理机构20个,分别为: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才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保卫部(武装部)、离退休人员管理部、教务部、科研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工作部)、国际交流中心、计财部、审计部、资产管理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后勤部、基建部。
设群团组织2个,为工会和团委。
设教学机构18个,分别为:中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历史与旅游管理系、法律与经济学系、外语系、教育系、音乐舞蹈系、体育系、美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研究生教学部、公共社科教研部(学报编辑部)、成人教学部、军事教研室。
设教辅机构4个,分别为:教师发展中心、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实验管理中心。
设科研机构18个,分别为:方言研究所、上党文化研究所、太行山生态与环境研究所、教育研究所、书画艺术研究所、赵树理研究所、比较政治与地方治理研究所、科普研究所、计算机视觉研究所、合唱艺术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影视编创中心、丝路文明研究中心、数据安全与密码技术研究所、太行精神研究中心、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法治研究与交流中心、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
附属单位1个: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
7. 学校的历史沿革
长治学院的前身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成为上党地区唯一一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停办,1978年复校。2000年,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校名定为长治学院。2013年10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8. 教学名师及骨干教师
(1)教学名师(14人):
省级教学名师(6人):茹文明(生命科学系 退休)、王铁云(物理系 退休)、赵巨涛(数学系 调离)、张桂萍(生命科学系)、周成勇(化学系)、刘瑞祥(生命科学系)
校级教学名师(8人):张芳萍(中文系 调离)、卫崇文(历史与旅游管理系)、李学斌(计算机系 退休)、段建宏(历史与旅游管理系)、郭佳(外语系)、王慧群(数学系)、白海艳(生命科学系)、杨晓娟(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中青年骨干教师(101人):
中文系(8人):张文霞、王利、赵栋栋、梁永红(调离)、王嘉、李金梅、郭旭魁、李刚
马克思主义学院(4人):任红霞、宋渊渊、蔡璐、常晶
法律与经济学系(7人):普金霞、秦楼月、苏蒲霞、王艳、赵丽琴、李丽、裴建华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9人):段建宏、张伟兵、齐小艳、赵艳霞、李鹏学、李荣、朱文广、王翠平、张碧星
外语系(9人):赵联斌、李砚霞、梁旭红、王文霞、张慧智、郭佳、龙晋巧、张朝阳、尹航
数学系(9人):赵巨涛(调离)、张俊青、王慧群、杨芳、王飞、张安玲、董建新、李建丽、王颖俐
物理系(8人):刘建伟、郝瑞宇、张秀秀、周小芳、何春乐、李建伟、逯美红、贾兰芳
生命科学系(5人):任嘉红、雷海英、王琦、王玺、金山
化学系(7人):李燕、黄学梅、王彩荣、李敏、李慧、毛晓明、武曦
计算机系(10人):马桂芳、王崇霞、吴海霞、李艳玲、李静雅、李慧芳、李慧玲、杜丽美、赵晓丽、陈鑫
音乐舞蹈系(9人):段永慧、柳亚飞、李向峰、李大鹏、王小林、席向锋、常晋霞、董郑峰、侯晋芳
体育系(5人):李明、盖王芳、赵国武、于量、周银
美术系(8人):苗勇忠、郭孝波、王立源、刘磊、徐勤海、郝沛沛、郭佳琳、王瑾
教育系(3人):梁军萍、宋志燕、冯莎
9. 全国优秀教师、各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工作者和三晋英才
(1)全国优秀教师(1人):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
(2)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志军(化学系)
(3)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任嘉红(生命科学系)、郝峰(音乐舞蹈系)
(4)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段建宏(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王志军(化学系)、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利(中文系)
(5)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白海艳(生命科学系)、连玮(计算机系)
(6)“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8人):茹文明(生命科学系 退休)、赵巨涛(数学系 调离)、张桂萍(生命科学系)、周成勇(化学系)、刘瑞祥(生命科学系)、任嘉红(生命科学系)、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郝峰(音乐舞蹈系)
(7)“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8人):韩春(化学系)、胡建燃(生命科学系 调离)、黄长明(物理系)、连玮(计算机系)、齐小艳(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王利(中文系)、张凡(物理系)、王志军(化学系)
(8)校级学术带头人(13人):王利(中文系)、朱文广(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刘满芸(外语系)、赵联斌(外语系)、郭佳(外语系)、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爱兵(教育系)、白海艳(生命科学系)、焦海华(生命科学系)、李燕(化学系)、毛晓明(化学系)、王慧群(数学系)、连玮(计算机系)
(9)“太行学者”领军人才(5人):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嘉红(生命科学系)、王志军(化学系)、段建宏(历史与旅游管理系)、郭佳(外语系)
(10)“太行学者”骨干人才(3人):王利(中文系)、连玮(计算机系)、白海艳(生命科学系)
(11)“太行学者”攀登人才(10人):刘隆(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伟英(外语系)、段浩(法律与经济学系)、任杲(法律与经济学系)、刘婷婷(音乐舞蹈系)、黄长明(物理系)、张凡(物理系)、吴林韬(化学系)、晋婷婷(生命科学系)、董炯(数学系)
(12)“太行学者”人才培育团队(6个):
文科组:太行文化遗产研究团队,负责人:邓星亮(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太行文化与传播研究团队,负责人:李刚(中文系)、体育文化理论与实践课程团队,负责人:富小刚(体育系)
理科组:抗肿瘤新药研发团队,负责人:韩春(化学系)、太行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团队,负责人:赵青松(生命科学系)、光场调控团队,负责人:赵波(物理系)
10. 十佳”魅力教师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1)十佳”魅力教师(10人):侯慧玲(计算机系)、光彩虹(外语系)、普金霞(法律与经济学系)、白海艳(生命科学系)、逯美红(物理系)、李燕(化学系)、 李潇(教育系)、富小刚(体育系)、张文霞(中文系)、席向锋(音乐舞蹈系)。
(2)“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3人):赵栋栋(中文系)、蔡璐(马克思主义学院)、赵艳霞(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原续菲(法律与经济学系)、郭佳(外语系)、张霞(教育系)、赵娟(音乐舞蹈系)、赵振(体育系)、闫慧凰(数学系)、何春乐(物理系)、梁亚琴(化学系)、秦永燕(生命科学系)、张剑妹(计算机系)。
11. 2019—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序号 |
学科门类 |
委员 |
所属院系 |
1 |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
郝勇东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赵巨涛 (调离) |
数学系 |
3 |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含公共课教学) |
杨晓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 |
体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柴仲学 |
体育系 |
5 |
教育学与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孙志刚 |
教育系 |
6 |
农学与食品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铁军 |
生命科学系 |
7 |
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段建宏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8 |
化学、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王志军 |
化学系 |
9 |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
郝瑞宇 |
物理系 |
10 |
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周小芳 |
物理系 |
12. 学科门类、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4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1个专业)、法学(2个专业)、教育学(5个专业)、文学(8个专业)、历史学(2个专业)、理学(8个专业)、工学(7个专业)、管理学(4个专业)、医学(1个专业)和艺术学(6个专业)等10个学科门类。现开设的新专业(毕业生不满三届)有11个,分别为:应用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翻译、酒店管理、财务管理、环境生态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商务英语、药物化学、网络与新媒体、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现未招生的新专业有3个:小学教育、日语、区块链工程。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见下表:
1.师范类专业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学科 门类 |
专业大类 |
学位授 予门类 |
所属院系 |
设置时间 |
批准文号 |
备注 |
1 |
汉语言文学 |
050101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中文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号 |
2004年开始招生 |
2 |
秘书学 |
050107T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中文系 |
2007.2 |
教高[2007]4号 |
2007年开始”文秘教育”招生,2013年起改为“秘书学”招生,2016年开始按非师范类招生,2018年起停招 |
3 |
历史学 |
060101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号 |
2004年开始招生 |
4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3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号 |
2004年开始招生 |
5 |
英语 |
050201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外语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号 |
2004年开始招生 |
6 |
学前教育 |
040106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教育系 |
2012.2 |
教高[2012]2号 |
2014年开始招生 |
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070101 |
理学 |
数学类 |
理学 |
数学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号 |
2004年开始招生 |
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070102 |
理学 |
数学类 |
理学 |
数学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6年开始招生,2018年间招,2019年起停招 |
9 |
物理学 |
070201 |
理学 |
物理学类 |
理学 |
物理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号 |
2004年开始招生 |
10 |
教育技术学 |
040104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物理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6年开始招生,2018年起停招 |
11 |
生物科学 |
071001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理学 |
生命科学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号 |
2004年开始招生 |
12 |
化学 |
070301 |
理学 |
化学类 |
理学 |
化学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号 |
2004年开始招生 |
13 |
体育教育 |
040201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教育学 |
体育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号 |
2005年开始招生 |
14 |
音乐学 |
130202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6年开始招生 |
15 |
舞蹈学 |
130205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6年开始招生 |
16 |
美术学 |
130401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艺术学 |
美术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6年开始招生 |
17 |
科学教育 |
040102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物理系 |
2021.2 |
教高函[2021]1号 |
2021年开始招生 |
18 |
小学教育 |
040107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教育系 |
2021.12 |
教高函[2022]7号 |
|
2.非师范类专业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学科 门类 |
专业大类 |
学位授 予门类 |
所属院系 |
设置时间 |
批准文号 |
备注 |
1 |
新闻学 |
050301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中文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号 |
2005年开始招生 |
2 |
网络与新媒体 |
050306T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中文系 |
2019.3 |
教高函[2019]7号 |
2020年开始招生 |
3 |
公共事业管理 |
120401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管理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9年开始招生,2018年起停招 |
4 |
旅游管理 |
120901K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管理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6年开始招生 |
5 |
酒店管理 |
120902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管理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17.3 |
教高[2017]2号 |
2017年开始招生 |
6 |
文化遗产 |
060107T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20.3 |
教高函[2020]2号 |
2020年开始招生 |
7 |
法学 |
030101K |
法学 |
法学 |
法学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号 |
2005年开始招生 |
8 |
经济学 |
020101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2007.2 |
教高[2007]4号 |
2010年开始招生 |
9 |
财务管理 |
120204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2017.3 |
教高[2017]2号 |
2017年开始招生 |
10 |
翻译 |
050261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外语系 |
2016.2 |
教高函[2016]2号 |
2016年开始招生 |
11 |
商务英语 |
050262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外语系 |
2018.3 |
教高函[2018]4号 |
2018年开始招生 |
12 |
应用统计学 |
071202 |
理学 |
统计学类 |
理学 |
数学系 |
2016.2 |
教高函[2016]2号 |
2016年开始招生 |
13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080714T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理学 |
物理系 |
2007.2 |
教高[2007]4号 |
2008年开始招生 |
1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080705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理学 |
物理系 |
2016.2 |
教高函[2016]2号 |
2016年开始招生 |
15 |
生物技术 |
071002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工学 |
生命科学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9年开始招生 |
16 |
环境生态工程 |
082504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 |
生命科学系 |
2018.3 |
教高函[2018]4号 |
2018年开始招生 |
17 |
化学生物学 |
070303T |
理学 |
化学类 |
理学 |
化学系 |
2007.2 |
教高[2007]4号 |
2010年开始招生 |
18 |
药物化学 |
100706T |
医学 |
药学类 |
理学 |
化学系 |
2019.3 |
教高函[2019]7号 |
2019年开始招生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901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理学 |
计算机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号 |
2004年开始招生,2016年开始师范与非师范类兼招,2018年间招,2019年恢复师范与非师范类兼招 |
20 |
网络工程 |
080903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学 |
计算机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06年开始招生 |
2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080910T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学 |
计算机系 |
2018.3 |
教高函[2018]4号 |
2018年开始招生 |
22 |
舞蹈表演 |
130204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系 |
2006.3 |
教高[2006]1号 |
2013年分离自“舞蹈学”开始招生,2019年起停招 |
23 |
视觉传达设计 |
130502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艺术学 |
美术系 |
2007.2 |
教高[2007]4号 |
2007年开始“艺术设计”招生,2013年起改为“视觉传达设计”招生 |
24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130208TK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系 |
2021.2 |
教高函[2021]1号 |
2021年开始招生 |
25 |
区块链工程 |
080917T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学 |
计算机系 |
2021.12 |
教高函[2022]7号 |
|
26 |
日语 |
050207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外语系 |
2021.12 |
教高函[2022]7号 |
|
13. 专业建设
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个):音乐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生物科学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4个):生物科学、网络工程、舞蹈学、思想政治教育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旅游管理、法学、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音乐学、舞蹈学、学前教育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生物科学、历史学
校级重点扶持建设专业(2个):法学、网络工程
具体专业建设情况见下表:
长治学院各级专业建设一览表
序号 |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型 |
级别 |
所属院系 |
专业名称 |
负责人 |
1 |
2007 |
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 |
国家级 |
音乐舞蹈系 |
音乐学 |
柴广育 (调离) |
2 |
2010 |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
国家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茹文明 (退休) |
3 |
2013 |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国家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茹文明 (退休) |
4 |
2010 |
特色专业 |
省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茹文明 (退休) |
5 |
2013 |
特色专业 |
省级 |
音乐舞蹈系 |
舞蹈学 |
柴广育 (调离) |
6 |
2014 |
特色专业 |
省级 |
计算机系 |
网络工程 |
张剑妹 |
7 |
2015 |
特色专业 |
省级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杨晓娟 |
8 |
2017 |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铁 军 |
9 |
2018 |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杨晓娟 |
10 |
2019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刘瑞祥 |
11 |
2020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杨晓娟 |
12 |
2020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历史学 |
段建宏 |
13 |
2020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王利 |
14 |
2021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外语系 |
英语 |
郭佳 |
15 |
2021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计算机系 |
网络工程 |
张剑妹 |
16 |
2021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物理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周小芳 |
17 |
2007 |
重点建设专业 |
校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刘瑞祥 |
18 |
2007 |
重点建设专业 |
校级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历史学 |
段建宏 |
19 |
2013 |
重点扶持建设专业 |
校级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法 学 |
普金霞 |
20 |
2013 |
重点扶持建设专业 |
校级 |
计算机系 |
网络工程 |
张剑妹 |
21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刘瑞祥 |
22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王利 |
23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中文系 |
新闻学 |
郭旭魁 |
24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历史学 |
段建宏 |
25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旅游管理 |
张碧星 |
26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法学 |
普金霞 |
27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经济学 |
秦楼月 |
28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杨晓娟 |
29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王慧群 |
30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物理系 |
物理学 |
张凡 |
31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物理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周小芳 |
32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化学系 |
化学 |
周成勇 |
33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化学系 |
化学生物学 |
王志军 |
34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外语系 |
英语 |
郭佳 |
35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王新龙 |
36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计算机系 |
网络工程 |
张剑妹 |
37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音乐舞蹈系 |
音乐学 |
李大鹏 |
38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音乐舞蹈系 |
舞蹈学 |
席向锋 |
39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孙志刚 |
14. 图书馆藏书资源情况
长治学院图书馆围绕学院特色、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要求,已逐渐形成文、史、理、工并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总建筑面积为20823平方米,其中北校区图书馆8071平方米、南校区图书馆12752平方米。图书馆现有自习室5个、阅览座位3848个。其中,北校区有精品文献阅览区、红色经典文献阅览区、地方文献阅览区、校本资源阅览区、师范教育文献阅览区、音像资源阅览区等六大资源区域及2个书库和3个自习室;南校有书库、专业资料室、过刊阅览室、社会科学阅览室、美体阅览室、期刊报纸阅览室、参考资料室等7个阅览室、及2个自习室。
近三年,新增纸质图书52919册,新增电子数据库4个;年生均新增纸质图书17640册,平均每年征订期刊780种。截止2021年底,纸质图书总馆藏为124.2万册,生均90.7册;电子图书(镜像)总量154万册,生均112.5册;拥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7个;并藏有较珍贵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申报》等大型文献资料。
15. 学院获得的省级以上奖励情况
2007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2006—2007年度“高校文明单位”称号。
2007年,山西省综治委、教育厅、公安厅授予长治学院“2006年度山西省首批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
2007年,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长治学院团委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工作奖。
2008年,山西省综治委、省教育厅等联合表彰长治学院为2007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
2008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山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合唱协会授予音乐舞蹈系山西省第四届“三晋之春”合唱比赛音乐会“春花奖”。
2009年,山西省高校工委授予生化系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奖。
2010年,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2008—2009年度文明单位标兵。
2010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全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2010—2011年文明和谐单位。
2011年,山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授予山西省第十一届“育人杯”先进集体。
2011年,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山西赛区组委会授予长治学院团委“漳村印象”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长治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2011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团委“动感地带”第七届山西省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组织奖。
2011年,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青年联合会生物系植物学教学团队被授予转型跨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荣誉称号。
2011年,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黄河律师杯”首届山西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最佳组织奖。
2012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2011年度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长治学院团委2011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特色奖。
201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授予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优秀组织奖。
2012年,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授予长治学院“山西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2012—2013年高校文明单位。
2013年,外语系被授予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2013年,山西省健美操协会授予长治学院突出贡献奖。
2013年,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2012—2013年度“高校文明单位”称号。
2015年,团中央授予法律与经济学系法学1202班团支部全国高校“全国示范团支部”称号。
2015年,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2014—2015年度“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16年,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2014—2015年度“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17年,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综治委、山西省公安厅授予长治学院2016—2017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2016—2017年度“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17年,山西省健美操协会授予长治学院突出贡献奖。
2018年,共青团山西省授予法学1601班团支部“山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赵正“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武泽林“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长治学院团委“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
2018年,化学系教师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
2018年,团中央授予长治学院2018年“逐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百所高校上党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
2018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9年,中共山西省政法委员会、团省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等授予长治学院团委“华炬杯”第八届山西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9年,共青团山西省授予长治学院思政部16级2班团支部2018年度“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19年,山西省政法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授予长治学院2018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2019年,生命科学系学生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19年,长治学院获得“2019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优秀组织奖”。
201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授予长治学院2018年山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2020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长治学院被省纪委监委评定为省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2019年度“优秀等次”。
2021年,长治学院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16. 专任教师情况
长治学院各院系专任教师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各院系 |
人数 |
职称 |
学位 |
年龄 |
正高 |
副高 |
其他 |
博士 |
硕士 |
其他 |
35岁以下 |
36-45岁 |
46-55岁 |
56岁以上 |
1 |
中文系 |
55 |
1 |
17 |
37 |
12 |
40 |
3 |
20 |
20 |
12 |
3 |
2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48 |
1 |
13 |
34 |
12 |
34 |
2 |
20 |
20 |
5 |
3 |
3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53 |
0 |
13 |
40 |
5 |
45 |
3 |
25 |
17 |
9 |
2 |
4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2 |
2 |
12 |
28 |
10 |
30 |
2 |
23 |
12 |
4 |
3 |
5 |
体育系 |
42 |
1 |
11 |
30 |
5 |
35 |
2 |
19 |
17 |
5 |
1 |
6 |
美术系 |
46 |
0 |
5 |
41 |
0 |
37 |
9 |
13 |
22 |
8 |
3 |
7 |
计算机系 |
50 |
3 |
17 |
30 |
6 |
41 |
3 |
13 |
26 |
8 |
3 |
8 |
外语系 |
62 |
2 |
19 |
41 |
1 |
58 |
3 |
17 |
29 |
13 |
3 |
9 |
数学系 |
47 |
2 |
20 |
25 |
9 |
38 |
0 |
15 |
22 |
9 |
1 |
10 |
化学系 |
49 |
9 |
14 |
26 |
29 |
19 |
1 |
27 |
13 |
5 |
4 |
11 |
生命科学系 |
51 |
9 |
14 |
28 |
26 |
25 |
0 |
23 |
14 |
10 |
4 |
12 |
物理系 |
64 |
4 |
15 |
45 |
18 |
42 |
4 |
31 |
27 |
3 |
3 |
13 |
音乐舞蹈系 |
41 |
3 |
15 |
23 |
1 |
34 |
6 |
5 |
32 |
2 |
2 |
14 |
教育系 |
26 |
1 |
9 |
16 |
1 |
24 |
1 |
15 |
4 |
5 |
2 |
合 计 |
676 |
38 |
194 |
444 |
135 |
502 |
39 |
266 |
275 |
98 |
37 |
17. 优秀教学成果奖
长治学院各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时间 |
级别 |
院系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成员 |
2008 |
省级 二等奖 |
物理系 |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王铁云 (退休) |
琚爱堂(退休) 张国文(退休) 王保祥 李翻 |
数学系 |
大学《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
赵巨涛 (调离) |
李海增(调离) 闫慧凰 王建珍 王慧群 |
2010 |
省级 二等奖 |
音乐舞蹈系 |
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试点教学研究与实践 |
柴广育 (调离) |
段永慧 尚艳 刘婷婷 常佳 |
省级 三等奖 |
数学系 |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
武江红 |
杨芳 张俊青 赵巨涛(调离) 李海增(调离) |
化学系 |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
贾忠明 (退休) |
王璟琳(退休) 王志军 史根生(退休) 郭福林 |
生命科学系 |
遗传学CAI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
刘瑞祥 |
任嘉红 侯沁文 靳永胜(退休) 申双龙(退休) |
2012 |
省级 一等奖 |
教育系 |
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地方本科高师院校教育改革研究 |
李忠康 (退休) |
刘建伟 宋志燕 冯莎 黄学梅 |
省级 二等奖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关于将山西地域知识引入《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研究 |
段建宏 |
卫崇文 王建华(退休) 王荣林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赵巨涛 (调离) |
张俊青 杨芳 王慧群 李海增(调离) |
物理系 |
MATLAB软件支持下的物理教学与研究 |
王福谦 (退休) |
蔡保平 贾兰芳 袁建法 |
省级 三等奖 |
生命科学系 |
贯穿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刘瑞祥 |
李云玲 秦永燕 侯沁文 任嘉红 |
外语系 |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培训实践 |
龙晋巧 |
郭佳 刘满芸 郭育红 李正娜 |
化学系 |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 |
周成勇 |
李燕 王彩荣 靳永胜(退休) 崔瑜瑾 |
2015 |
校级 二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
郭佳 |
光彩虹 尚喜梅 郭辉 刘满芸 |
计算机系 |
基于知识点的《汇编语言》课件设计开发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
郭咏梅 |
张剑妹 马桂芳 刘丽丽 |
外语系 |
“生态翻译”理论支持下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
李砚霞 |
刘满芸 马朝霞 |
校级 三等奖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 |
杨晓娟 |
常静 李俊清 李荣 |
教育系 |
高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改革研究 |
马爱兵 |
李忠康(退休) 冯莎 贾兰芳 |
体育系 |
啦啦操培训与推广 |
柴仲学 |
李明 刘大伟 李俊城 牛晶晶 |
2017 |
校级 一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外语类专业翻译教学模式转型及其本地化服务研究与实践 |
刘满芸 |
李砚霞 程娇 卫永清 |
校级 二等奖 |
生命科学系 |
动物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 |
白海艳 |
史宝忠 边高鹏 焦海华 |
外语系 |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
赵联斌 |
郭尚兴 李砚霞 |
外语系 |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语音教学与实践成果 |
杨晚英 (退休) |
张雅 高渊媛 |
中文系 |
文秘教育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
李晓宏 |
王利 毛郭平(调离) |
数学系 |
大学《数学哲学与数学史》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 |
张俊青 |
阎慧凰 武江红 杨芳 |
2017 |
省级 特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
郭佳 |
光彩虹 尚喜梅 郭辉 龙晋巧 |
省级 一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转型及其本地化服务研究与实践 |
刘满芸 |
李砚霞 程娇 卫永清 |
省级 二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语音教学与实践成果 |
杨晚英 (退休) |
张雅 高渊媛 |
外语系 |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
赵联斌 |
郭尚兴 李砚霞 |
中文系 |
文秘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
李晓宏 |
王利 毛郭平(调离) |
2019 |
省级 一等奖 |
生命科学系 |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
白海艳 |
史宝忠 铁军 袁爽爽 李莉 |
省级 二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英语演讲艺术”课程体系多维创新与实践 |
光彩虹 |
郭佳 彭剑娥 杨晚英 尚喜梅 |
计算机系 |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李艳玲 |
张剑妹 马桂芳 王文溥 杜丽美 |
物理系 |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视阈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刘建伟 |
黄学梅 袁爽爽 杨芳 |
外语系 |
《应用型院校明晰式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龙晋巧 |
郭 佳 王文霞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
杨晓娟 |
苗露露 任红霞 常静 宋渊渊 |
2021 |
校级 特等奖 |
长治学院 |
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郝勇东 |
任红霞 赵巨涛(调离) 蔡璐 杜卓慧 李书文 |
教务部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赵巨涛 (调离) |
贾兰芳 杨丽忠 王铁云(退休) |
校级 一等奖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山西地域文化在地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分类构建研究 |
段建宏 |
何海斌 张碧星 周晓丽 赵艳霞 |
生命科学系 |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任嘉红 |
陈艳彬 晋婷婷 李云玲 刘瑞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项目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任红霞 |
郝勇东 苗露露 杨晓娟 杜卓慧 |
教育系 |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孙志刚 |
李潇 张霞 肖夏 卢彦伊 |
计算机系 |
面向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离散数学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 |
张剑妹 |
李艳玲 郭咏梅 赵秀梅 杜丽美 |
生命科学系 |
植物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
金山 |
铁军 张桂萍 茹文明(退休) 秦永燕 |
校级 二等奖 |
音乐舞蹈系 |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 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段永慧 |
董郑峰 王小林 尚 艳 |
化学系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
李燕 |
李慧 梁亚琴 毛晓明 秦鹂 |
数学系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
王慧群 |
闫慧凰 武惠俊 赵巨涛(调离) 王娇 |
计算机系 |
以能力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郭咏梅 |
张剑妹 赵秀梅 韩冰 马桂芳 |
中文系 |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
王利 |
张文霞 李金梅 张威娜 |
外语系 |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
晋胜利 |
王文霞 张朝阳 赵亚莉 马朝霞 |
2021 |
省级 一等奖 |
长治学院 |
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郝勇东 |
任红霞 赵巨涛(调离) 蔡璐 杜卓慧 李书文 |
省级 二等奖 |
教育系 |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孙志刚 |
李潇 张霞 肖夏 卢彦伊 |
18. 在校生人数及各专业班级概况
(1)各院系在校生人数统计
所属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制 |
班级 |
各专业人数 |
院系合计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4 |
14 |
754 |
1284 |
网络与新媒体 |
4 |
3 |
161 |
新闻学 |
4 |
7 |
369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4 |
10 |
534 |
534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酒店管理 |
4 |
4 |
178 |
1129 |
历史学 |
4 |
7 |
379 |
旅游管理 |
4 |
7 |
319 |
旅游管理(专升本) |
2 |
2 |
115 |
文化遗产 |
4 |
3 |
138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财务管理 |
4 |
4 |
211 |
1117 |
法学 |
4 |
11 |
562 |
法学(二学位) |
2 |
1 |
1 |
经济学 |
4 |
7 |
343 |
外语系 |
翻译 |
4 |
4 |
152 |
933 |
商务英语 |
4 |
10 |
369 |
英语 |
4 |
7 |
292 |
英语(专升本) |
2 |
3 |
120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4 |
5 |
250 |
647 |
学前教育(对口) |
4 |
4 |
198 |
学前教育(专升本) |
2 |
4 |
199 |
音乐舞蹈系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4 |
5 |
264 |
1370 |
舞蹈学 |
4 |
6 |
301 |
舞蹈学(对口) |
4 |
4 |
198 |
舞蹈学(二学位) |
2 |
1 |
1 |
舞蹈学(专升本) |
2 |
2 |
80 |
音乐学 |
4 |
9 |
447 |
音乐学(专升本) |
2 |
2 |
79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4 |
12 |
595 |
692 |
体育教育(专升本) |
2 |
2 |
96 |
体育教育(二学位) |
2 |
1 |
1 |
美术系 |
美术学 |
4 |
7 |
361 |
937 |
美术学(专升本) |
2 |
2 |
104 |
视觉传达设计 |
4 |
7 |
367 |
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 |
2 |
2 |
105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 |
11 |
560 |
863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升本) |
2 |
2 |
100 |
应用统计学 |
4 |
4 |
203 |
物理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 |
7 |
332 |
1072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二学位) |
2 |
1 |
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 |
6 |
295 |
科学教育 |
4 |
2 |
98 |
物理学 |
4 |
7 |
346 |
化学系 |
化学 |
4 |
7 |
344 |
725 |
化学生物学 |
4 |
4 |
191 |
药物化学 |
4 |
4 |
190 |
生命科学系 |
环境生态工程 |
4 |
4 |
185 |
713 |
生物技术 |
4 |
4 |
183 |
生物科学 |
4 |
7 |
345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4 |
206 |
99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4 |
2 |
98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 |
7 |
349 |
网络工程 |
4 |
7 |
342 |
合计 |
|
|
269 |
13011 |
13011 |
截止2022年9月29日,2019级共3019人,2020级3465人,2021级3784人,2022级2743人。 |
(2)师范类专业在校生人数统计
所属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制 |
班级 |
各专业人数 |
院系合计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4 |
14 |
754 |
754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4 |
10 |
534 |
534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历史学 |
4 |
7 |
379 |
379 |
外语系 |
英语 |
4 |
7 |
292 |
412 |
英语(专升本) |
2 |
3 |
120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4 |
5 |
250 |
647 |
学前教育(对口) |
4 |
4 |
198 |
学前教育(专升本) |
2 |
4 |
199 |
音乐舞蹈系 |
舞蹈学 |
4 |
6 |
301 |
1106 |
舞蹈学(对口) |
4 |
4 |
198 |
舞蹈学(二学位) |
2 |
1 |
1 |
舞蹈学(专升本) |
2 |
2 |
80 |
音乐学 |
4 |
9 |
447 |
音乐学(专升本) |
2 |
2 |
79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4 |
12 |
595 |
692 |
体育教育(专升本) |
2 |
2 |
96 |
体育教育(二学位) |
2 |
1 |
1 |
美术系 |
美术学 |
4 |
7 |
361 |
465 |
美术学(专升本) |
2 |
2 |
104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 |
11 |
560 |
660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升本) |
2 |
2 |
100 |
物理系 |
科学教育 |
4 |
2 |
98 |
444 |
物理学 |
4 |
7 |
346 |
化学系 |
化学 |
4 |
7 |
344 |
344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4 |
7 |
345 |
345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4 |
2 |
98 |
98 |
合计 |
|
|
140 |
6880 |
6880 |
截止2022年9月29日,2019级共1622人,2020级1846人,2021级1950人,2022级1462人。 |
19. 各类教室一览表
教室类型 |
教室数 |
容量 (座位) |
北 校 |
南 校 |
多媒体 |
66 |
53 |
10134 |
语音实验室 |
8 |
3 |
614 |
计算机机房 |
3 |
7 |
628 |
计算机实验室 |
16 |
0 |
944 |
视听教室 |
5 |
0 |
278 |
录播室 |
2 |
0 |
100 |
微课室 |
2 |
0 |
67 |
总 计 |
102 |
63 |
12765 |
20.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长治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
级别 |
数量 |
备注 |
特色专业 |
国家级 |
1 |
生物科学 |
省级 |
4 |
生物科学、舞蹈学、网络工程、思想政治教育 |
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7 |
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2 |
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 |
教学名师 |
省级 |
6 |
茹文明(退休)、王铁云(退休)、张桂萍、赵巨涛(调离)、周成勇、刘瑞祥 |
校级 |
8 |
张芳萍(调离)、卫崇文、李学斌(退休)、段建宏、郭佳、王慧群、白海艳、杨晓娟 |
优秀教学团队 |
省级 |
2 |
植物学、语言学 |
校级 |
18 |
代数几何、光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数据库系列课程、中国古代史、翻译、数学建模、有机化学、动物学、基础物理、大学英语、概率统计、基础英语、嵌入式技术课程群、软件工程课程群、微生物工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球类、应用语言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世界史、基于模拟法庭课程和法官助理实践项目的“三阶梯四融合”法学实践创新、英语语音课程群、学前教育、教育学、舞蹈学专业、球类、代数学课程群、函数论教学团队、物理教师教育、有机化学、生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网络类系列课程、大学计算机课程、大数据技术课程体系 |
精品课程 |
省级 |
4 |
植物学、现代汉语、教育学、物理学 |
校级 |
12 |
现代汉语、遗传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国古代史、高等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复变函数、刑法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机化学、动物学 |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省级 |
4 |
植物学、现代汉语、教育学、物理学 |
一流课程 (认定课程) |
省级 |
4 |
动物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大学计算机、遗传学实验 |
一流课程 (建设课程) |
省级 |
4 |
英语语音、离散结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
一流课程 (培育课程) |
省级 |
5 |
健美操、光学、商务口译、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建设课程) |
省级 |
3 |
英语语音、光学、遗传学实验 |
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培育课程) |
省级 |
3 |
大学英语、高级英语、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
“课程思政”示范培育课程 |
校级 |
14 |
艺术概论、社会学、中国史学史、经济法、中国民族音乐、高等代数、金融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通信原理、光电信息物理基础、大学计算机、文学概论、新闻评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国社会史、税法、英语语音、英语演、讲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幼儿歌曲弹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田径、线性代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药物化学、动物学、遗传学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
网络课程 |
校级 |
16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山西旅游文化、民法总论、综合商务英语2、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商务口译、量子力学网络课程、动物学、生物化学、离散结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I、计算机网络、JavaEE程序设II、实变函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古代汉语、信息与网络安全、光学、艺术概论、羽毛球、大学计算机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代汉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幼儿歌曲弹唱、跨境电商、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
优秀课程 |
校级 |
109 |
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近代史、史学概论、导游业务、管理学原理、语音、大学英语、高级英语、政治经济学、民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数学、空间解析几何、数值分析(计算方法)、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光学、通信原理、教育技术学导论、普通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态学、微生物工程、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民族音乐、篮球、健美操、招贴设计、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史学史、中国社会史、经济法、宪法、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翻译理论与实践、运筹学、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动力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化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中国古典舞身韵、田径、山水画、近世代数、组合数学、常微分方程、高等数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系统设计、工程光学、物理化学、生物统计学、基因工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Maya动漫设计、操作系统、基础英语、词汇学、笔译、西方舞蹈史、舞蹈编导、声乐、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外国文学、中国历史文选、世界古代史、模拟法庭、刑法总论、ERP管理、学科教学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体操、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编辑学、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西方文化史、中级财务会计、综合英语、职场英语、翻译简史、学前教育学、中国舞蹈史、声乐理论与技能技法、物理光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仪器分析实验、细胞生物学、软件工程、数字逻辑、电子技术基础、大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史、物理化学、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代数、分子生物学、英语演讲、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文学概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英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药物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新闻评论学、力学、田径、高等数学、音乐基础、植物学实验、微积分、税法、空间解析几何 |
教学成果奖 |
省级 特等 |
1 |
详见18优秀教学成果奖(长治学院各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
省级 一等 |
4 |
省级 二等 |
15 |
省级 三等 |
6 |
校级 特等 |
2 |
校级 一等 |
7 |
校级 二等 |
14 |
校级 三等 |
3 |
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
省级 |
51 |
王铁云(退休)、郭佳、李晓宏、张剑妹、马爱兵、金山、杨晚英(退休)、张俊青、光彩虹、柴仲学、郭红岩、赵巨涛(调离)、李燕、杨丽忠、铁军、王崇霞、刘满芸、杨晓娟、王慧群、段永慧、郭咏梅、梁永红(调离)、龙晋巧、段建宏、任嘉红、马桂芳、翟明娟、王利、梁军萍、贾兰芳、冯莎、白海艳、王春、上官晋太、逯美红、赵艳霞、任红霞、刘芳、张文丽、王崇霞、刘建伟、李大鹏、王飞、贺永泉、杨丽忠、光彩虹、李伟英、王翠平、李静雅、梁亚琴、杨晓娟、李明、郭伟、李伟英、逯美红、贾兰芳、王艳、秦永燕、刘隆、史宝忠、雷海英、张军、李建丽、张剑妹、席向锋、秦鹂、闫咚婉、叶金方、李燕、牛朝霞、李慧芳、康艳楠、高巍、何苑 |
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示范实验室) |
省级 |
7 |
生物本科高校基础示范实验室、物理本科高校基础示范实验室、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语言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美术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2 |
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校级 |
2 |
生物学、音乐学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
国家级 |
37 |
计算机8,法律3,生物4,外语3,中2,马院4,数学4,历史3,物理2,化学2,教育1,音乐1 |
省级 |
79 |
教育5,物理8,生物10,历史7,音乐11,马院3,体育3,中文4,外语6,美术1,数学10,法律4,计算机6,化学1 |
校级 |
82 |
教育4,外语6,物理8,计算机13,数学8,历史11,音乐4,法经7,化学8,生物5,中文3,体育1,美术1,马院3 |
21. 协同育人项目情况
长治学院协同育人项目情况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负责人 |
院系 |
合作单位 |
备注 |
1 |
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动物学》混合式“金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
白海艳 |
生命科学系 |
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 |
基于U平台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
晋胜利 |
外语系 |
苏州驰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3 |
数值计算类课程体系的集群优化 |
王慧群 |
数学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4 |
应用型高校跨境电商双师教师培养 |
郭 佳 |
外语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5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培训 |
郭旭魁 |
中文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6 |
文创产品设计与创新人才培养 |
王剑芳 |
美术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7 |
有机固废好氧发酵3D仿真实验 |
赵青松 |
生命科学系 |
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8 |
基于大数据项目综合实训的教学改革实践 |
王新龙 |
计算机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9 |
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培养 |
张朝阳 |
外语系 |
厦门科方软件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0 |
电子信息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
何春乐 |
物理系 |
武汉易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1 |
校内“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
张 勇 |
美术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2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以单片机原理为例 |
张振红 |
物理系 |
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2020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3 |
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郭 佳 |
外语系 |
厦门亿学软件有限公司 |
2020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4 |
“产出导向法”教学有效性的元分析 |
王文霞 |
外语系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19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 |
22. “1331工程”建设情况
山西省“1331工程”系列立项项目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院系 |
负责人 |
1 |
药用植物 |
山西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培育项目 |
生命科学系 |
任嘉红 |
2 |
生态学 |
山西省“1331工程” 优势特色学科 |
生命科学系 |
茹文明 (退休) |
3 |
细胞关键蛋白修饰与化学干预研究创新团队 |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项目 |
化学系 |
王志军 |
4 |
太行山药用植物生物肥料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战略联盟)建设平台 |
生命科学系 |
任嘉红 |
5 |
“1331工程”立德树人好老师 |
山西省“1331工程”立德树人“好老师”课程建设计划项目 |
计算机系 |
郭咏梅 |
6 |
靶向药物制备协同创新中心 |
山西省“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项目协同创新中心提质增效建设计划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 |
化学系 |
王志军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序号 |
学科名称 |
级别 |
院系 |
负责人 |
1 |
化学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化学系 |
周成勇 |
2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晓娟 |
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物理系 |
张凡 |
4 |
中国史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段建宏 |
长治学院“1331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项目表
序号 |
名称 |
系部 |
负资人 |
级别 |
类别 |
1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人为本”人才培养改革试验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晓娟 |
重点 |
一 |
2 |
产教融合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生命科学系 |
刘瑞祥 |
重点 |
一 |
3 |
有机化学微型化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环保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
化学系 |
周成勇 |
重点 |
一 |
4 |
以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计算机系 |
赵晓丽 |
一般 |
二 |
5 |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
计算机系 |
王新龙 |
一般 |
一 |
6 |
学科竞赛驱动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王维胜 |
一般 |
四 |
7 |
“外研社杯”英语语言能力系列竞赛创新实践研究 |
外语系 |
张朝阳 |
一般 |
四 |
8 |
大学英语数学云平台应用与模块化教学改革 |
公共外语教研部 |
晋胜利 |
一般 |
一 |
9 |
依托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
物理系 |
刘建伟 |
一般 |
四 |
10 |
长治学院大学生物理科普创新与创业实践平台 |
物理系 |
何春乐 |
一般 |
三 |
11 |
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申琪 |
一般 |
四 |
12 |
长治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
数学系 |
王飞 |
一般 |
一 |
13 |
长治学院数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研究 |
数学系 |
杨芳 |
一般 |
四 |
14 |
校企合作“VIP钢琴陪练”应用人才培养基地与实践基地建设 |
音乐舞蹈系 |
杜卓慧 |
一般 |
一 |
15 |
基于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互联网VR高级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
美术系 |
苗勇忠 |
一般 |
一 |
16 |
中文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
中文系 |
史素芬 |
一般 |
一 |
17 |
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体育系 |
柴仲学 |
一般 |
一 |
18 |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 |
教育系 |
孙志刚 |
一般 |
一 |
本项目包括四类项目:一、人才培养改革试验项目;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项目:四大学生学科竞赛计划项目。
长治学院“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项目表
序号 |
学科名称 |
级别 |
所在系部 |
负责人 |
1 |
生物学 |
攀升学科 |
生命科学系 |
任嘉红 |
2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攀升学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晓娟 |
3 |
化学 |
攀升学科 |
化学系 |
周成勇 |
4 |
中国史 |
攀升学科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段建宏 |
5 |
应用经济学 |
优势特色学科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秦楼月 |
6 |
外国语言文学 |
一般学科 |
外语系 |
郭佳 |
7 |
美术学 |
一般学科 |
美术系 |
苗勇忠 |
8 |
汉语言文学 |
一般学科 |
中文系 |
王利 |
9 |
教育学 |
一般学科 |
教育系 |
孙志刚 |
1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一般学科 |
计算机系 |
张剑妹 |
11 |
物理学 |
一般学科 |
物理系 |
周小芳 |
12 |
数学 |
一般学科 |
数学系 |
王慧群 |
13 |
体育学 |
一般学科 |
体育系 |
柴仲学 |
14 |
音乐学 |
一般学科 |
音乐舞蹈系 |
张军 |
长治学院“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项目表
序号 |
团队名称 |
级别 |
所在院系 |
带头人 |
1 |
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研究创新团队 |
重点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常晶 |
2 |
环境生物科研创新团队 |
重点 |
生命科学系 |
任嘉红 |
3 |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研创新团队 |
重点 |
生命科学系 |
靳志强 |
4 |
化学生物学科研创新团队 |
重点 |
化学系 |
周成勇 |
5 |
材料物理与化学科研创新团队 |
重点 |
化学系 |
李燕 |
6 |
三音民间信仰研究创新团队 |
重点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段建宏 |
7 |
语言学创新团队 |
重点 |
中文系 |
王利 |
8 |
跨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
重点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贺鹭 |
9 |
视觉匹配科研创新团队 |
重点 |
计算机系 |
连玮 |
10 |
光学创新团队 |
重点 |
物理系 |
周小芳 |
11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红色基地建设创新团队 |
培育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晓娟 |
12 |
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团队 |
培育 |
教育系 |
孙志刚 |
13 |
上党文化多语种语言生态建设创新团队 |
培育 |
外语系 |
刘满芸 |
14 |
农村经济法治创新团队 |
培育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段浩 |
15 |
代数与密码学创新团队 |
培育 |
数学系 |
王慧群 |
16 |
中国传统音乐创新团队 |
培育 |
音乐舞蹈系 |
刘婷婷 |
长治学院“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表
序号 |
名称 |
院系 |
负责人 |
1 |
功能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化学系 |
毛晓明 |
2 |
太行山药用植物组学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 |
生命科学系 |
雷海英 |
长治学院“1331工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表
序号 |
名称 |
院系 |
负责人 |
1 |
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朱文广 |
2 |
地方治理研究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常晶 |
长治学院“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表
序号 |
名称 |
系部 |
负责人 |
1 |
山西省乡村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张伟兵 |
2 |
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计算机系 |
张剑妹 |
长治学院“1331工程”智库培育建设计划项目表
序号 |
名称 |
院系 |
负责人 |
1 |
晋东南区域乡村发展智库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段建宏 |
二、历史学专业介绍
1. 历史学专业历史发展情况怎样?
历史学专业是长治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起源于晋东南师专时期的政史专业,具有40余年师范专业办学历史。2003年改为历史学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历史学学士学位;2007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目前在校生379人。2007年,历史学专业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历史学专业被确立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8年,中国史学科被确立为校级重点攀升学科;2019年,历史学专业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20年,历史学专业被确立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依托历史学专业,建设有长治学院博物馆和案例研讨室(微格教室)等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场所,并建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上党文化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在校外建有18个实习实践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践需要。
2. 历史学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如何?
目前历史学专业教师主要由本校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构成,其中专任教师17人,外聘教师13人。本专业校内教师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100%,其中博士9人,占52.9%,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在站博士后3人,硕士8人;专任教师中,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7.1%;从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2人。外聘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3人直接参与本专业教学活动。
3. 历史学专业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厚植史学情怀 书写教育华章
4. 历史学专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历史学(段建宏负责)(2019年)
(2)山西省高等学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段建宏负责)(2020年)
(3)山西省教育厅项目:长治学院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卫崇文负责,2008年)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山西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研究(段建宏主持)(2011年)。
(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王建华主持)(2013年)。
(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明交融视野下古代粟特钱币的整理与研究(齐小艳主持)(2021年)。
(7)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晚清中下层京官的日常生活(王雁主持)(2020年)。
(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远东希腊化文明与丝路文明关系研究:以索格底亚那为中心的历史考察(齐小艳主持)(2018年)
(9)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晚晴京官选任制度变革研究(王雁主持)(2019年)。
(10)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段建宏负责)(2020年)
(11)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历史学(2007)
(12)校级攀升学科:中国史(2016年)
(13)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2013年)
(14)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一流课程:《中国古代史》(2008年、2022年);
(15)校级优秀课程:《史学概论》(2014年)、《中国近代史》(2014年)《中国社会史》(2016年)、《中国史学史》(2016年)《世界古代史》(2018年)《中国历史文选》(2018年)《西方文化史》(2021年)
(16)校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中国史学史》(2021年)、《中国社会史》(2022年)
(16)校级重点学术创新团队:三晋民间信仰学术团队(2017年)、中外文化交流学术团队(2017年)
(17)省级教学改革成果奖二等奖:关于将山西地域知识引入《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研究(2012年)
5. 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适应国家中学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长治,面向山西,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基础知识,拥有高尚师德、教育情怀,具备历史教学能力和基本素养, 能够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国家机关以及文化、传媒、文博、档案、出版、旅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能够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做到以史育人。
培养目标2: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以及钻研教学问题的能力,能完成优质示范课,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能有目的、有层面的进行评课,引领和组织团队进行备课、教研等活动。
培养目标3:能够自觉地树立历史教师角色意识,能够把历史学知识融入到中学教育中,具备成为所在学校或区域历史学科优秀教师所需的专业素养。
培养目标4:具备问题意识和沟通能力,紧跟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
6. 历史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毕业生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具备乐于奉献的从教情怀;掌握系统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历史学教学所需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具有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以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毕业时达到一名合格中学教师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
(1)师德规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立志做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意识,爱岗敬业,坚持不懈,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责任心强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科基本知识,能用历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分析社会现象,理解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4)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依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能够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课堂实施与评价等;具备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历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生的基本需求和中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开展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工作的能力。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够有机结合历史学科内容进行育人活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对校园文化有较深刻理解。
(7)学会反思:把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追求,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不断调整职业规划。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明确自我角色与职责,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7. 历史学专业的学制、学位和最低学分怎样?
学制:4年,学习年限4-6年
学位:历史学学士
毕业最低学分:152.5学分(含实践创新平台27学分)
8. 历史学专业的课程构成怎样?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模块 |
学时数 |
占总学 时数% |
学分数 |
占总学 分数% |
学分 总数 |
占总学 分数% |
通识课程 |
公共基础课 |
504 |
24.9 |
34.5 |
22.6 |
46.5 |
30.5 |
公共选修课 |
192 |
9.5 |
12 |
7.9 |
专识课程 |
专业基础课 |
512 |
25.3 |
32 |
21.0 |
62 |
51.8 |
专业主干课 |
224 |
11.1 |
14 |
9.2 |
专业选修课 |
256 |
12.6 |
16 |
10.5 |
教师教育 课程 |
教育必修课 |
192 |
9.5 |
12 |
7.9 |
17 |
教育选修课 |
80 |
4.0 |
5 |
3.3 |
实践创新 平台 |
|
64 |
3.2 |
27 |
16.9 |
27 |
17.7 |
合 计 |
|
2024 |
|
152.5 |
|
152.5 |
100 |
9. 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有哪些?
基础课程: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核心课程: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献学、西方史学史、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10. 历史学专业“四三”专业能力训练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一年级3项内容:“三字一话”技能训练、教育见习、读书讨论会。
(2)二年级3项内容:教学技能竞赛一(三笔字、演讲、课件制作)、教育见习、社会实践。
(3)三年级3项内容:教学技能竞赛二(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教学)、专业见习、学生课题。
(4)四年级3项内容: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设计。
11. 历史学专业的实训场所有哪些?
历史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及专业教学实验室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服务课程 |
地点 |
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1 |
长治学院博物馆 |
中国古代史 博物馆学 德育与与班级管理 考古学概论 文物学概论 |
图书馆四楼 |
杨宝 |
18734907561 |
2 |
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 |
文物保护与鉴赏 文博技术 |
图书馆地下室 |
杨宝 |
18734907561 |
3 |
微格教室 |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
办公楼三楼312室 |
贺鹭 |
18235506432 |
4 |
形体训练室 |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
图书馆地下室 |
巨英英 |
15234464029 |
5 |
导游实训室 (教育视频播放室) |
教学案例分析 见习 中西教育案例赏析 |
办公楼二楼201室 |
李鹏学 |
13934298016 |
12. 历史学专业近三年的实习基地有哪些?
历史学专业校外教育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可容纳实习生数 |
近三年接纳的该专业实习生人数 |
备注 |
1 |
晋城凤华学校 |
8 |
24 |
优质实习基地 |
2 |
长治四中 |
8 |
28 |
|
3 |
长治六中 |
16 |
34 |
优质实习基地 |
4 |
长治七中 |
8 |
24 |
|
5 |
长治八中 |
8 |
24 |
|
6 |
长治九中 |
9 |
17 |
|
7 |
长治十六中 |
8 |
32 |
|
8 |
长治十九中 |
8 |
6 |
|
9 |
长治实验中学 |
8 |
24 |
|
10 |
城区二中 |
16 |
30 |
优质实习基地 |
11 |
长治市火炬中学 |
8 |
22 |
|
12 |
长治县宏智中学 |
8 |
20 |
|
13 |
潞州区高铁中学 |
9 |
12 |
|
14 |
康园中学 |
8 |
11 |
|
15 |
壶关南洋育栋中学 |
8 |
8 |
|
16 |
华夏斯坦福国际学校 |
8 |
8 |
|
17 |
屯留常村矿中学 |
2 |
2 |
|
18 |
屯留二中 |
8 |
10 |
|
19 |
屯留六中 |
4 |
5 |
|
20 |
屯里一中 |
1 |
1 |
|
21 |
屯留五中 |
1 |
2 |
|
22 |
上党区二中 |
3 |
3 |
|
23 |
上党区五中 |
1 |
1 |
|
24 |
上党区七中 |
1 |
1 |
|
25 |
柳林学校初中部 |
4 |
4 |
|
26 |
襄垣一中 |
1 |
1 |
|
27 |
襄垣二中 |
1 |
1 |
|
28 |
襄垣三中 |
2 |
2 |
|
29 |
沁源一中 |
1 |
1 |
|
30 |
沁源六中 |
4 |
4 |
|
31 |
沁河中学 |
1 |
1 |
|
32 |
黎城一中 |
2 |
2 |
|
33 |
古城中学 |
1 |
1 |
|
34 |
黎城职业中学 |
1 |
1 |
|
35 |
平顺二中 |
1 |
1 |
|
36 |
长治第十三中学校 |
2 |
2 |
|
37 |
长治第二中学校 |
1 |
1 |
|
38 |
长治市第二十中学校 |
2 |
2 |
|
39 |
长治技师学院 |
3 |
2 |
|
40 |
潞州区二中 |
4 |
4 |
|
41 |
潞州区清华中学 |
3 |
3 |
|
42 |
潞州中学 |
3 |
3 |
|
43 |
体育北路学校 |
3 |
3 |
|
44 |
堠北庄中学 |
2 |
2 |
|
45 |
太行职业高中 |
3 |
3 |
|
46 |
长治艺校 |
3 |
3 |
|
47 |
长治职业高中 |
2 |
2 |
|
48 |
潞州三中 |
3 |
3 |
|
13. 历史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是如何开展的?是如何培养师范生基本技能的?
以三字一话、经典阅读、教材研读、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微格教学、教学试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为训练主题,构建“看、写、讲、顶”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旨在使学生形成五种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能力,形成一体化的内外联动式实践教学体系。
历史学专业训练序列与内容
学期 |
实践内容 |
任务要求 |
实训实习地点 |
大一上 |
普通话训练; 课前3分钟演说 |
每周训练1-2次 |
|
大一下 |
书法训练 |
每周练习3次 |
多媒体教室 |
大一下 |
专业认知 |
了解专业特点以及感知教学活动 |
实习基地 |
大一下 |
教学观摩 |
每月1次 |
多媒体教室 |
大一至大三 |
阅读研修 |
每学期阅读4次 讨论4次 |
案例研讨室 |
大二上 |
教育见习 |
分为校内见习和校外见习,每月1次 |
实习基地和多媒体教室 |
大二下 |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
每个月做课件1-2次 |
|
大三上 |
教师职业技能实训 |
每周训练1-2次 |
案例研讨室 |
大三下 |
教学试讲 |
每周训练1-2次 |
多媒体教室、录播室 |
大三下 |
名师教学观摩 |
讨论交流、写观后感,半个月1次 |
多媒体教室 |
大四上 |
实习试讲 |
每学期2-3次 |
多媒体教室 |
大四下 |
教育实习 |
按相关文件及教学大纲执行 |
实践基地 |
教育研习 |
按相关文件及教学大纲执行 |
实践基地 |
14. 历史学专业怎样如何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制定了《历史学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学分认定手册》,对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学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进行了规定,并以此开展各环节考核测评。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六艺杯”教学技能大赛、校级“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省级、国家级教学技能大赛,对学生教学技能进行考核评价。通过组织读书讨论会,在自办刊物《琐言》发表作品,组织系级课题申报、实施、答辩等活动,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服务社会教育。通过举办“太行心语”、“浊漳论坛”等讲座,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考勤情况以及获得的荣誉,对学生进行成绩综合评定。
15. 历史学专业怎样如何进行学业预警?
根据《长治学院学生学业警告实施办法(试行)》实行学生学业预警,按照学校“学业预警”有关文件要求,结合系部实际由系主任、教学秘书、辅导员和分管学生领导共同组成“学业预警”协作队伍,对学生开展缺勤预警、留级预警、退学预警、不及格课程及其他可能影响学业完成情况的预警。教学秘书对每学期进入学业预警范围的学生,根据不同预警性质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并下达“预警通知书”,由系领导、辅导员、学生本人确认后告知学生家长。
对学业预警通知下达的学生,由辅导员与其进行单独谈话,并将谈话情况及时反馈给系分管学生的领导,由分管学生的领导视学生的不同情进行谈话;特别是对于受到“退学预警”的学生,教学副主任与其进行谈话。预警学生本人要根据谈话的情况写出《学习进步计划书》,由辅导员保管,并转告系分管学生的领导,学期结束时上交系学生管理负责人统一保管,以便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联系,定期沟通学生各方面情况。对于发出学业预警的学生若出现生理、心理障碍或其他问题,由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部门联系,提出辅助帮扶方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6. 历史学专业教师近五年科研与教学改革成果怎样?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5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出版专著8部。
17. 近三年历史学专业招生情况如何?
我校属于山西省本科第二批招生院校,生源地主要为省内,有少量外省生源,生源整体质量良好。
历史学专业近三年生源情况
年份 |
所在省 |
招生数 |
录取分数 |
第一志愿 录取率 |
报到率 |
控制线 |
最高分 |
最低分 |
2020年 |
山西 |
98 |
461 |
495 |
474 |
36.36% |
98.18% |
山东 |
4 |
449 |
508 |
503 |
河北 |
1 |
465 |
534 |
534 |
河南 |
1 |
465 |
534 |
534 |
黑龙江 |
1 |
356 |
457 |
457 |
吉林 |
1 |
371 |
489 |
489 |
江西 |
1 |
488 |
511 |
511 |
辽宁 |
1 |
472 |
540 |
540 |
青海 |
1 |
439 |
456 |
456 |
陕西 |
1 |
405 |
490 |
490 |
合计 |
110 |
|
|
|
|
|
2021年 |
山西 |
87 |
458 |
491 |
471 |
37.50% |
99.04% |
山东 |
2 |
444 |
498 |
497 |
甘肃 |
2 |
432 |
478 |
478 |
黑龙江 |
2 |
354 |
447 |
442 |
江西 |
2 |
496 |
550 |
541 |
云南 |
2 |
500 |
538 |
538 |
福建 |
1 |
467 |
507 |
507 |
河北 |
1 |
454 |
523 |
523 |
河南 |
1 |
466 |
533 |
533 |
吉林 |
1 |
335 |
465 |
465 |
辽宁 |
1 |
456 |
534 |
534 |
青海 |
1 |
405 |
428 |
428 |
陕西 |
1 |
406 |
474 |
474 |
合计 |
104 |
|
|
|
|
|
2022 |
山西 |
33 |
450 |
475 |
475 |
33.33% |
100% |
山东 |
2 |
437 |
503 |
500 |
甘肃 |
1 |
425 |
462 |
462 |
黑龙江 |
2 |
365 |
441 |
440 |
江西 |
1 |
472 |
508 |
508 |
云南 |
1 |
505 |
554 |
554 |
福建 |
1 |
468 |
506 |
506 |
河北 |
1 |
443 |
520 |
520 |
河南 |
2 |
445 |
507 |
501 |
辽宁 |
1 |
404 |
509 |
509 |
青海 |
1 |
409 |
429 |
429 |
陕西 |
1 |
400 |
463 |
463 |
贵州 |
1 |
471 |
514 |
514 |
湖北 |
1 |
435 |
487 |
487 |
安徽 |
1 |
480 |
506 |
506 |
湖南 |
1 |
451 |
486 |
486 |
合计 |
51 |
|
|
|
|
|
18. 近五年历史学专业师范生获奖情况如何?
近五年历史学专业师范生获奖情况
序号 |
时间 |
姓名 |
项目 |
等级 |
1 |
2016 |
王 硕 |
首届山西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
二等奖 |
2 |
2016 |
王 靖 |
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技能比赛 |
三等奖 |
3 |
2016 |
王 栋 |
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技能比赛 |
三等奖 |
4 |
2016 |
林钦芳 |
山西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 |
优秀奖 |
5 |
2016 |
刘 珅 |
第五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赛说课 |
三等奖 |
6 |
2016 |
王红璨 |
学校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
一等奖 |
7 |
2016 |
张志灵 |
学校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
二等奖 |
8 |
2016 |
贾苗苗 |
学校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
二等奖 |
9 |
2016 |
刘 珅 |
全国师范院校历史本科生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
三等奖 |
10 |
2018 |
降红甜 |
第六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 |
三等奖 |
11 |
2019 |
闫景瑞 |
长治学院第七届未来教师教师技能比赛 |
一等奖 |
12 |
2019 |
沈亚姮 |
长治学院第七届未来教师教师技能比赛 |
二等奖 |
13 |
2019 |
宋姿怡 |
大学生实践能力大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比赛 |
二等奖 |
14 |
2019 |
周宇昂 |
大学生实践能力大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比赛 |
二等奖 |
15 |
2019 |
潘 欣 |
长治学院第八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
二等奖 |
16 |
2020 |
刘敏敏 |
长治学院第九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
二等奖 |
17 |
2020 |
吉剑虹 |
长治学院第九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
三等奖 |
18 |
2021 |
温馨 |
长治学院第十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
二等奖 |
19 |
2021 |
何发雲 |
长治学院第十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
三等奖 |
19. 近三年历史学专业师范生考研情况如何?
近三届历史学专业师范毕业生考研录取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考取学校 |
考取专业 |
年级 |
1 |
于硕 |
河南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8级 |
2 |
鲍思蕊 |
东北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18级 |
3 |
杨琦 |
安徽大学 |
中国古代史 |
2018级 |
4 |
韩瑶钰 |
东北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18级 |
5 |
佟冰 |
延边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18级 |
6 |
代婷婷 |
河南大学 |
世界史 |
2018级 |
7 |
陈璐 |
山西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8级 |
8 |
汪艳 |
大连大学 |
中国史 |
2018级 |
9 |
郑箫竹 |
曲阜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8级 |
10 |
李雅霖 |
山西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8级 |
11 |
郭晓慧 |
山西师范大学 |
学科历史 |
2018级 |
12 |
田晓亚 |
淮北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历史) |
2018级 |
13 |
李思静 |
安徽大学 |
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
2018级 |
14 |
高淼 |
江苏师范大学 |
世界史 |
2018级 |
15 |
崔澄 |
江汉大学 |
中国史 |
2018级 |
16 |
陈雅诗 |
河北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2018级 |
17 |
于海忠 |
辽宁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7级 |
18 |
徐慧楠 |
辽宁大学 |
世界史 |
2017级 |
19 |
赵宇欣 |
阜阳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历史) |
2017级 |
20 |
张 琦 |
中央民族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7级 |
21 |
赵 冉 |
广西师范大学 |
世界史 |
2017级 |
22 |
王 正 |
华中师范大学 |
历史文献学 |
2017级 |
23 |
范 俊 |
辽宁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2017级 |
24 |
张夏姝 |
河北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2017级 |
25 |
赵宁玥 |
河北大学 |
中国史 |
2017级 |
26 |
郭佳薪 |
福建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2017级 |
27 |
宋姿怡 |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历史) |
2017级 |
28 |
庞格格 |
山西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历史) |
2017级 |
29 |
张莹莹 |
青海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2017级 |
30 |
李夏宇 |
广西民族大学 |
中国史 |
2017级 |
31 |
王 洁 |
江汉大学 |
中国史 |
2017级 |
32 |
王 佳 |
东北师范大学 |
学科教学(历史) |
2016级 |
33 |
景晓敏 |
山西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6级 |
34 |
李 婷 |
西北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6级 |
35 |
龙雪敏 |
河北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2016级 |
36 |
赵梦鑫 |
延安大学 |
中国近代史 |
2016级 |
37 |
姬润敏 |
江西师范大学 |
中国经济史 |
2016级 |
38 |
沈亚姮 |
天津师范大学 |
世界上古中古史 |
2016级 |
39 |
李香芳 |
喀什大学 |
学科教学(历史) |
2016级 |
40 |
阿小雯 |
西北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2016级 |
41 |
常小科 |
吉首大学 |
民族学 |
2016级 |
42 |
胡 悦 |
中南民族大学 |
中国古代史 |
2016级 |
43 |
焦 烨 |
湘潭大学 |
中国史 |
2016级 |
44 |
刘 婕 |
湖北民族大学 |
少数民族史 |
2016级 |
45 |
普慧焱 |
江苏师范大学 |
世界史 |
2016级 |
46 |
田碧茹 |
东北师范大学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2016级 |
47 |
王君如 |
山西师范大学 |
世界史 |
2016级 |
48 |
杨志如 |
安徽师范大学 |
世界史 |
2016级 |
49 |
杨 璐 |
贵州大学 |
中国史 |
2016级 |
20. 近三年历史学专业就业情况、考取教师资格证情况等如何?
近三年,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4.6%、92%、83.7%。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未低于70%,专业入职率稳定在60%左右,高于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近三年,历史学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书通过率分别为75%、58%、56.1%;三年之中,约65%的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年份 |
毕 业 生 数 (人) |
毕 业 率 (%) |
获 学 位 率 (%) |
获教 师资 格证 书率 (%) |
一 次 就 业 率 (%) |
总 就 业 率 (%) |
分类就业状况 |
读 研 |
政府 及事 业单 位(教 育部 门) |
政府 及事 业单 位(非 教育 部门) |
国 有 企 业 |
外 企 |
其 它 企 业 |
入 伍 |
出 国 |
2019年 |
104 |
100% |
100% |
75% |
58.77% |
84.0% |
24 |
0 |
20 |
0 |
0 |
40 |
3 |
1 |
2020年 |
100 |
100% |
100% |
58% |
63% |
92% |
26 |
19 |
0 |
3 |
0 |
44 |
0 |
0 |
2021年 |
98 |
100% |
99.0% |
56.1% |
85.86% |
83.7% |
15 |
0 |
6 |
0 |
0 |
61 |
0 |
0 |
2022年 |
105 |
99.99% |
99.99% |
87.6% |
83.8% |
86.67% |
16 |
2 |
2 |
0 |
0 |
70 |
1 |
0 |
2019—2022年历史学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和就业情况表
21. 历史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一是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要求,帮助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为达到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扎下根基。在课程体系上,以两通史为主干,以模块为补充,使学生从纵、横两方面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结合师范生特点,加强实践训练,按照“四阶梯”实践法强化实践技能。一年级以训促学,将“三字一话”列入课表,派专门教师予以指导。二年级以赛促训,结合《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开展实践。三年级以赛促改,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综合训练。四年级以改促行,与此相适应,举办书法、演讲、说课、教学设计、讲课专项技能大赛和“六艺杯”教学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二是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学生的政治思辨力。立足太行区域,将太行精神引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将立德树人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用优秀的事例鼓舞、感染学生。我系开设有“太行心语”“浊漳论坛”两个讲座,邀请校内外各届人士与学生交流,将上党文化、太行故事讲给学生。开设有“山西历史名人系列讲座”“文化太行”讲座,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感染学生情怀。
三是重视学术引导,提高学生的学术探究力。以提高学生反思能力与沟通合作为目标,开设《学术论文写作》《中国社会史》等课程,并设立学生系级课题,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学会思考,加强合作,提高学生的学术探究力,适应未来行业需求,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四是利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上党区域保存的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教育的优质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发挥博物馆、校史馆、美术馆作用,开设《博物馆学概论》《文物保护与鉴赏》等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实践案例,提高学生乡土认知,蕴养学生教育情怀。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SC):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3.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1)统一体系原则:发布国家认证标准,实施整体规划,开展机构资质认定,规范认证程序,严格结论审议,构建统一认证体系,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及认证结论的一致性。
(2)省部协同原则: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3)高校主责原则:明确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引导高校积极开展专业自评,推动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4)多维评价原则: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在线监测与进校考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
4. 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类型层次复杂多样现状和特点,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架构,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类专业办学监测机制,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状况实施动态监测,为学校出具年度监测诊断报告,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为社会提供质量信息服务。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认证标准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突出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定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要求。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认证工作引导高校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健全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赶超教师教育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提升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5. 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的分级分类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既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在认证理念、标准上与国际同频共振,数据先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手段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
(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强调在国家统一认证体系下,省部协同推进开展工作。既要求统一评估机构资质、统一认证标准、统一认证程序、统一结论审议,又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国家基本要求基础上引导师范类专业分级分类、合理定位、特色发展。
(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建立以内部保障为主、内部保障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保障制度。既明确高校在师范类专业质量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自觉开展师范类专业自我评估,又通过国家分级分类评价监测,推动高校建立基于产出的师范类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强调用证据“说话”,说、做、证一致。既要求师范类专业对照标准开展自评自建,逐条举证说明标准达成情况,又要求专家对照标准逐条查证参评师范专业所说、所做、所证是否一致,并据此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作出评判。
(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既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常态监测,又基于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对师范类专业开展周期性认证,专家定期进校把脉诊方,推动专业定期“评价-改进-提高”,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
6.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
答: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三者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1)教育行政部门:① 教育部负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宏观管理,发布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办法与标准,统筹协调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度,指导监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负责成立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根据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结果,制定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政策。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备案;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度,指导监督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负责推荐并委托授权有资质、信誉好的教育评估机构开展第二级专业认证工作;负责依据实际情况成立本地区相应专家组织;负责根据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结果,制定加强本地区师范类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政策。
(2)教育评估机构:①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包括第一级监测、第三级认证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相应委托省份的第二级认证工作;负责建立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库(以下简称“国家库”)及库内专家的培训、评价与动态管理;负责建设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学校培训、辅导与咨询服务;负责承担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② 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教育评估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教育评估机构”)负责按照该省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该省份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工作;负责为该省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业务咨询与指导服务;接受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及委托省份相应专家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3)认证专家组织:① 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规划与咨询、指导和检查;负责对拟承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教育评估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负责对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进行资质认定;负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审定,受理认证结论异议的申诉等。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专家委员会日常事务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专家组织,负责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规划与咨询、指导和检查;负责制定本地区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结论审议工作机制;负责对接受委托的教育评估机构认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7. 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进行专业化管理?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工作,要求专门性教育评估机构和专家团队组织开展认证工作。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依照教育评估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和认证工作专家遴选标准,审议各省推荐的教育评估机构和专家人选,确定具备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工作专家名单,把住入口关;同时,对整个认证过程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全程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要求教育评估机构设立项目管理员,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项目提供全程管理服务,发现并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托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认证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增强认证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及时为参与认证各方提供信息服务与工作支持。
8.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宗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国良师,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推动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架构如何?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由中学教育认证标准、小学教育认证标准、学前教育认证标准三类三级构成,三类之间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各有差异,三级之间相互衔接,逐级递进。
第一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四个维度15个核心数据监测指标;
第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一级指标和30多个二级指标;
第三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卓越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一级指标和40多个二级指标。
认证标准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组织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配备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并通过建立基于产出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最终使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要求。认证重点考查“五个度”。
10.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发展”这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1.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落实“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答:做好六个落实:适应学习需求、突出学为主体、服务全程成长、养成师德师能、促进全面发展、成就从教志愿。
12.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答: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英文缩写OBE)是目前国际高等教育倡导的一种先进理念,也是新时代我国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正是按照这一理念来设计和制定。
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資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13.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答:做好六个对接:
“反向设计”:由外到内按需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1)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
(2)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
(3)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正向施工”:由内到外适需培养,落实和评估培养效果。
(1)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
(2)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
(3)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
14.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认证标准指标内容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方面,设置了独立的“质量保障”指标,从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评价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持续改进”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设置“评价”二级指标,在“师资队伍”部分设置“持续发展”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有的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
15.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观?
答:做好三个跟踪:
(1)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
(2)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
(3)跟踪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推进三个转变:
(1)从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中小学幼/学生/学校/教师)转变;
(2)从教为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学为中心(学到/重能力养成);
(3)从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16.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等7个阶段。
(1)第一级监测。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高校按要求每年定期填报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数据信息。评估中心对专业办学的核心数据进行监测、挖掘和分析,建立各级监测指标常模,形成各类监测报告。
(2)第二、三级认证申请与受理。高校向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具备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教育评估机构依据受理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专业,进入自评阶段。
专业自评。高校依据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自评工作,按要求填报有关数据信息,撰写并提交自评报告。
材料审核。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专业,进入现场考查阶段。
现场考查。教育评估机构组建现场考查专家组。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查阅文卷、集体评议等方式,特别注重了解毕业生教书育人情況,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向高校反馈考查意见。
结论审议。教育评估机构对现场考查专家组认证结论建议进行审议。
结论审定。教育评估机构将审议结果报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提交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审定。认证结论分为“通过,有效期6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不通过”三种。认证结论适时公布。
整改提高。高校依据认证报告进行整改,按要求提交整改报告。
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整改报告进行审查,逾期不提交或整改报告审查不合格,终止认证有效期。
17.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的遴选标准和程序有哪些?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是经教育部评估中心培训合格、受教育评估机构聘用开展现场考查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专家(含幼儿园、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和教育部门专家。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须经过严格的遴选和培训,才能持证上岗。
(1)遴选标准和程序。首先,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遴选标准》(以下简称《专家遴选标准》);其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高校等依照《专家遴选标准》向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推荐符合遴选标准的专家名单;第三,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高校所推荐的专家依照《专家遂选标准》进行审核认定。
(2)认证专家培训。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根据认证工作需要,对审核认定的专家进行资格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现场考查实习。专家培训合格方可进入国家认证专家库,具备从事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资质。
(3)认证工作专家资格保持。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获取资格后,应定期接受再培训,充实、更新相关教育理论和认证技术方法。同时,应严格遵守认证工作有关纪律,公正、客观地开展认证工作。对不能履行职责的专家,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将取消其专家资格。
18. 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如何构成?
答:现场考查专家组是由教育评估机构从国家认证专家库中选派的临时性工作小组,每个专业点配备专家组人数一般为3-5人(其中,第二级认证要求外省专家不少于1/3,中小学专家或教育部门专家不少于1/3;第三级认证要求中小学专家或教育部门专家不少于1/3)、秘书1人,并视情况配备项目管理员和观察员。现场考查专家组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专家和教育部门专家,专家组人员构成与专业背景要求符合当次认证工作需要,同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境外认证专家参与现场考查工作。
19. 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工作流程是什么?
答:现场考查专家组工作流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1)进校前,现场考查专家组每位专家认真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填写“专家个人审读意见表”,拟定考查重点和考查日程。
(2)进校中,现场考查专家组依据“全面考查、独立判断”工作原则和进校考查日程安排开展现场考查活动,每位专家采取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文卷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等方式,查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际状况,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作出判断和评价,讨论形成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建议。
(3)离校后,5个工作日内专家个人提交《听课看课总体情况记录表》、《试卷情况总体评价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情况评价表》及《专家个人现场考查报告》,25个工作日内专家组长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
20.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如何使用?
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规定,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通过第二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组织该专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工作。通过建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严格程序组织认定该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通过第三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组织该专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该专业师范毕业生按照学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学规定课程并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视同笔试合格;通过建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严格程序组织认定该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21. 学校申请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条件有哪些?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一级实行“全覆盖”:经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和经教育部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国控教育类专科专业须全部参加。
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三级实行自愿申请: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二级认证;有六届以上毕业生并通过第二级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个别办学历史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类专业可直接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
22. 为什么说自评是专业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
答:自评是参评专业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办学状况、教学质量进行自我检查的过程。自评工作要求师范类专业根据认证标准要求,从专业办学特点出发,通过举证方式,详细说明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所开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各教学环节的安排与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师范类专业在自评的基础上撰写形成的自评报告,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第一手资料。现场考查专家组开展自评报告审阅、进校现场考查以及认证结论审议,均以自评报告作为重要依据。尤其是现场考查,其主要目的是核实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中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自评工作是否到位、自评报告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认证各工作环节的进展及认证结论的可靠性。因此,自评是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基础。
23. 如何规范地撰写自评报告?
答:自评报告是开展认证现场考查和结论审议的重要依据,自评报告规范撰写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参评专业的基本要求。专业撰写自评报告必须紧扣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逐项进行自我检查,自我举证,客观描述。
自评报告的撰写主要包括标准达成举证和附件材料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客观描述各项认证标准要求是否达成,每一项包括达标情况、主要问题、改进措施三方面内容,既要反映成绩,更应直面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第二部分是附件材料,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自评报告和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支持数据与详细材料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反馈分析报告等。自评报告的总篇幅要求一般不超过5万字,其中对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描述不少于1/3,“标志性成果”等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括在内。
24. 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25.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如何促进参评专业持续改进的?
答:持续质量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认证工作的各个环节。师范类专业认证从认证标准到认证程序都要求参评专业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并形成机制。
(1)认证标准第7条“质量保障”,明确提出四项要求:首先,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其次,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第三,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第四,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2)认证工作程序设有“整改提高”阶段,明确要求已通过认证的专业应认真研究认证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具体包括三种情:
首先,通过认证的专业依据认证报告进行整改,按要求提交整改报告。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对整改报告进行审查,逾期不提交或整改报告审查不合格,终止认证有效期。
其次,通过认证的专业有效期内如果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办学条件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须及时向教育评估机构申请对调整和变化部分重新认证。重新认证通过者,可继续保持原认证结论至有效期届满;否则,终止原认证有效期。重新认证工作程序可适当简化。
第三,通过认证的专业如果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须在有效期届满前至少一年重新提出认证申请。
26.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有哪些回避和保密要求?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有重要关系的,不得担任现场考查专家,不得以各种身份参与现场考查活动,且应自觉提出需要回避的原因。
现场考查专家组每位专家在开展认证工作时,应保守认证工作有关的秘密,不泄露现场考查内部讨论的情况和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提交的资料,除非得到正式授权,不得公开、发布。
27.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争议如何处理?
答:参评学校如对认证结论有异议,可在收到认证结论后30个工作日内向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详细陈述理由,并提供相关支持材料。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认证结论。
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受理申诉后,会及时开展调查,并在收到申诉的60个工作日内提出维持或变更原认证结论的最终裁决,并向社会发布。
28. 师范类专业认证纪律有哪些要求?
答:为保证认证工作做到风清气正,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对教育评估机构、现场考查专家组、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都提出了纪律要求。
(1)要求育评估机构、现场考查专家组严格遵守认证工作规定,客观、公正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开展某一专业认证工作时,不接受参评院校的讲学、访问邀请;不接受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认证前拜访,不得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发生任何经济关系;不得从事任何其它影响决策及有违公正性的活动;不透露认证专家组内部讨论情况;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存在利益关系(如校友、兼职、校董、奖学金设立者、捐资者等)时,主动提出回避。
(2)要求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要保证填报的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和提交的自评报告等相关材料真实可靠,保证教学文档的原始性与真实性,不虚构、不编造(上述数据和材料如出现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对认证结论实行一票否决);接待工作要坚持从简,不搞形式主义,不迎送专家,不安排各种形式宴请;不召开汇报大会(包括开幕式和闭幕式),不组织师生文艺汇报演出,不造声势(包括校内张贴欢迎标语、悬挂彩旗等);不送财物或变相发放补贴,不超标超规格安排食宿,不与认证专家发生任何经济往来;专家组名单公布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不拜访认证专家,不邀请认证专家来学校讲学、访问,不得从事任何其它有违认证公正性的活动。
29. 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接受内外部监督?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施“阳光认证”,认证工作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的监督。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及省级相应专家组织对参评高校、认证专家及教育评估机构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予以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及行为进行调查并视情节予以处理。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评估中心设立监督平台,接受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问题反映和举报。认证工作相关正式文件、通过认证的专业名单和认证结论予以公开。
30. 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是指什么?
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31. 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考查范围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包括8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
培养目标(3):目标定位;目标内涵;目标评价。
毕业要求(9):毕业要求评价;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课程与教学(5):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合作与实践(5):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管理评价。
师资队伍模块(4):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持续发展。
支持条件(3):经费保障;设施保障;资源保障。
质量保障(4):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
学生发展(6):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社会声誉。
3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考查特色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两条主线”:
(1)专业自评自建主线:“五个度”;
(2)专业落实认证标准的主线:“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
考查特色主要有三点:
(1)标准全覆盖。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范围涵盖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而且还特别关注前期调研与学生毕业后发展状况。
(2)考察“说-做-证”(说得清、做得实、证得明),即重实质,又重过程,要求实质合理、过程留痕、结果有效。
(3)效果导向,重点考察“五个度”。总体检验: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重点考查:① 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② 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③ 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④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33. 师范类专业认证需要健全的“三个机制”是什么?
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
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
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34. 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35. 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评建准备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工作,原则上参评高校至少在提交认证申请前1年开始评建准备,主要任务是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
(1)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展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2)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成效,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
(3)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6. 学科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有何新的要求?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四、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访谈要点及注意事项
1. 访谈总体要求
主动介绍扬长避短,被动回答实事求是。要紧紧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紧扣“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师范专业毕业要求回答。
具体表述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概要说明相关的制度框架与机制,学校、学院、专业的具体举措及现状。
要充分展示成绩和经验,但绝不虚夸成绩;要坦诚说明学校专业存在的发展问题,不要刻意掩盖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且要对其有深入的思考、清晰的改进思路和可行的举措。
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退缩,让专家感受到诚意;针对问题有反思、有整改,让专家看到行动;面向未来有规划、有举措,让专家可期学校专业的发展,一定要展现出长院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2. 访谈核心问题
相关人员及部门如何为师范类专业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
学校领导:
学校层面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划与定位,如教师教育在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教师教育的办学目标、特色、理念、发展思路。在服务地方方面,如UGS三位一体合作办学等等。
教务部:
(1)促进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有机结合的举措及成效。
(2)在课程与教学方面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举措及成效。
(3)统筹全校的教育与课程资源,尤其是思政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的资源,保障师范专业“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达成的举措及成效。
(4)构建面向产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全程监控与常态化评价的举措及成效。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举措及成效。
(6)建设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的举措及成效。(认证要求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能深度参与师范生培养工作;高校和中小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健全,成效显著。)
(7)保障师范生微格训练和实训技能训练的保障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
学生处、团委:
(1)围绕师范专业“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达成来设计与开展师范专业学生工作的举措及成效。
(2)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的举措及成效。
(3)对师范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路、举措与成效
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对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举措与成效。
人力资源部:
优先保障教师教育队伍建设的举措及成效。如对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情况;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分类评价与管理情况。
财务部:
优先保障师范专业经费预算安排的举措及成效。如确保师范专业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且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均需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的制度安排。
资产管理部:
保障师范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及时更新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图书馆:
保障师范专业图书资料、数字资源等教学资源补充、更新的举措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