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校地协同平台,共探中学历史教学新路径
2025年4月20日,由我系联合长治市实验中学、长治市十六中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学历史教学论坛”成功举行。来自山西师范大学、晋城一中、长治六中、长治四中、长治七中、长治八中等近30名一线教师与我系师生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中学历史教学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度研讨。论坛由我系副主任(主持工作)赵艳霞主持,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段建宏、我系党委书记张闻琦、党委副书记郭海霞出席会议,历史学专业教研室教师及学生代表全程参与。
开幕式:明确论坛宗旨,凝聚育人共识
开幕式上,我系党委书记张闻琦、长治市第十六中学校校长王巍、长治市教育局何丽芳、长治实验中学郭晓乐分别致辞。张闻琦书记在致辞中指出,论坛旨在构建高校与中学历史教育的对话机制,通过剖析教学实践中的现实挑战、共享创新性教学范式,为区域历史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主旨报告:专家引领方向,聚焦教学革新
主旨报告环节汇聚高校学者与一线教学骨干,带来三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的分享:山西师范大学樊百玉教授以“历史教学内容处理的四重逻辑”为主题,深入剖析历史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教师们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呈现上提供了新思路;晋城一中常鹏军校长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做了“打造校园文化,提升管理水平——六种育人方式下的德育教育”的分享,强调通过多元育人方式将德育融入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长子县一中史诤罡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困惑,对高考高频历史概念进行抽丝剥茧式解读,清晰展现概念间的逻辑关联与差异,为破解历史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效能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范例。

示范课展示:多维教学范式,尽显师者风采
在示范课展示环节,来自长治市各中学优秀一线教师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教学展示。长治市实验中学郭晓乐老师在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的示范课中,结合长治历史,通过丰富的史料与生动的讲解,深化了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认识;长治六中杨帆老师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教学中,巧妙运用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及传播影响的深入思考;长治十六中张丽娜老师在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示范课上,以清晰的脉络梳理了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发展的多元性与交融性。
这些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不仅生动彰显了教师们深厚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匠心独运的教学智慧,更以鲜活的实践案例为在场教师和我系历史学师范生搭建起可资借鉴的教学范本,为历史教育创新与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启迪。
交流研讨:共商协同育人,擘画发展蓝图
下午,交流研讨活动在南校二号会议室热烈展开。围绕“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师范生技能培养路径”等主题,参会人员各抒己见,就如何加强高校与中学的合作交流、提升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樊百玉教授根据其指导本科学位论文的实践,做了题为“本科历史教学论文写作——实践路径与案例诊断”的分享,运用详细的案例,有效地解决了中学历史教学类论文写作的痛点和难点。长治学院王慧涓老师从她多年中学历史教学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经验出发,以“高师历史专业教学与中学历史教学衔接探析”为题,尝试探索衔接历史学专业教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路径。大家一致认为,加强高校与中学的协同合作,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历史教师、提升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此次中学历史教学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起高校学术资源与中学教学实践的转化桥梁,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的共享,对推动长治地区乃至更广范围内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未来,我系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联合区域中学打造历史教育创新共同体,为培养新时代的中学历史教师队伍贡献力量。